向“新”而行,“質”勝未來。3月21日,華匯集團在華匯科研設計中心四樓報告廳召開了“以生態思維鏈接資源,以鏈主思維推進創新”為主題的2025年度創新大會。華匯集團董事長袁建華、咨詢集團總裁李震宇、設計集團總裁柯海江、輪值總裁夏文武等集團領導,以及各區域中心及子分公司、職能中心領導,協同創新中心及產品研究院負責人近千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參會,共同探討數智時代的創新發展路徑。會議由華匯設計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陳威文主持。
陳威文副總裁主持會議
在開幕致辭中,夏文武輪值總裁全面回顧了集團第八輪戰略期的創新成果,并提出錨定綠色低碳、韌性城市、低空經濟、數字孿生等戰略方向,通過系統創新、開放共贏、價值共生的思維轉變,助力數智化城鄉建設平臺生態的構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夏文武輪值總裁致開幕詞
以產品創新賦能業務發展
華匯技術創新總監肖景平作了題為“深入推進產品創新,持續賦能業務發展”的分享。報告指出,“做業務”與“做產品”是一體兩面的組合,華匯的產品創新基于對既有項目經驗的不斷總結,并依據新的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持續迭代,進而完善產品知識體系,為業務發展賦能。他深入剖析了“專業做全國,區域做綜合”,提出在華匯生態中,各生態個體各司其職,具備產品能力的專注產品打造,擁有市場能力的著力拓展客戶,通過相互鏈接與賦能,實現生態共贏。
針對客戶對 EPC、全過程工程咨詢業務的需求,報告提出產品創新要有鏈主思維,秉持“大產品觀”,從建設全過程、項目全周期研究產品,整合產業鏈生態伙伴資源,借助技術集成加速產品研發,共同服務客戶、創造價值。此外,還介紹了集團在產品創新方面的實踐,總結了去年產品營銷手冊編制情況,并對產品技術手冊的編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肖景平總監作《深入推進產品創新,持續賦能業務發展》的報告
華匯藺科北京中心總經理商宏分享了產品技術手冊編制的經驗,詳細介紹了多個體育類工程建設產品技術手冊。這些手冊通過項目特色、難點和創新成果的總結,為項目生產提供指導,保障項目質量,提升生產效率,滿足客戶需求。商總還介紹了產品技術手冊的編制內容和顆粒度要求,展示了專業專長帶來的產品優勢和市場競爭能力,為集團后續產品技術手冊的編制工作提供了借鑒和思路。
商宏總經理作《產品技術手冊編制》分享
以協同創新打造產品高地
在大會的揭牌儀式上,華匯咨詢集團總裁李震宇、哈爾濱市分公司總經理孫傲雙、哈爾濱工業大學給排水系統研究所所長鐘丹教授共同為水系統工程聯合研究中心揭牌。隨后,孫傲雙總經理匯報了聯合研究中心的建設思路。該中心致力于搭建技術研發、工程應用與產業推廣平臺,以解決水環境治理難題,同時,通過協同整合資源,聯合高校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構建協同創新生態,推動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
李震宇總裁、孫傲雙總經理、鐘丹教授共同為水系統工程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孫傲雙總經理匯報《水系統工程聯合研究中心的建設思路》
鐵木辛柯研究中心主任付波博士在會上預發布了“華匯-鐵木辛柯CFD數值風洞仿真云平臺”,并匯報了其應用情況。他介紹,數值風洞仿真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廣泛,該云平臺基于高精度求解器,支持導入建筑表皮,分析參數設置簡單化,計算結果可視化,可一鍵生成分析報告,為建筑設計和規劃提供了有力支持。
付波博士預發布“華匯-鐵木辛柯CFD數值風洞仿真云平臺”,并匯報其應用情況
以實踐創新圓夢美好未來
華匯內蒙古規劃市政院總工程師、內蒙古自治區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鳳祥分享了“從實踐中感悟創新”的報告。他以創新的源泉為切入點,闡釋了工程大師的創新思維,并結合自身的工程創新實踐案例,分享了對未來創新的思考。李鳳祥總工提出,創新要多下工地、多實踐,不盲從規范,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創新中解決問題。他還提到,未來創新方向聚焦可持續與低碳設計、數字化與智能化、韌性設計以及跨學科融合創新。創新是實踐者的持續進化,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在未來圓夢。
李鳳祥總工分享《從實踐中感悟創新》的報告
城市建設已進入存量時代,如何通過產品創新賦能業務,把"生態思維"轉化為可持續發展優勢,將"鏈主思維"提升為產業鏈整合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課題。在會議總結中,柯海江總裁強調三點要求,一是要有效打造產品價值賦能組織,加快產品營銷手冊和技術手冊的迭代更新;二是深入推進AI、BIM等新技術在工程建設全業務鏈的深度應用;三是要加快構建平臺生態,通過生態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柯海江總裁為大會作總結
2025年是華匯集團第九輪戰略開局之年,創新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了集團在產品創新及生態共建方面的最新成果,也對后續產品創新提出了新要求。面對AI技術的突破與行業變革的加速,華匯集團將秉承生態+鏈主思維,集整資源,構建產業鏈協同創新及合作共贏模式,深化產品創新賦能業務發展,為集團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創新動能。
Copyright ? 華匯集團 HuaHui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03795號-2 浙公網安備 330602020000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