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戰略的重要性,大概是沒有多少管理者會否認的。但戰略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到底有什么作用,這方面的書雖然有一大堆,案例也有很多,但仔細想一想,戰略到底有什么用,特別是對自己的企業有什么用,仍有不少管理者是心存疑問的。一些企業家私下里就跟我表達過這種疑惑。企業家對要不要戰略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口服心不服的,更不用說怎么去定戰略了。而作為戰略的堅定擁躉者,我一向認為戰略是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所必不可少的。當然戰略規劃是詳是簡,是自己做還是委托外腦,那要根據企業情況而定。
管理講究“以理服人”,要讓大家去掉疑惑,則需要講明白道理。今天咱們就來嘮叨兩句。
企業為什么需要戰略?回答這個問題,歸根到底,需要我們把戰略的本質搞清楚。
戰略的本質是什么?古往今來的人們告訴我們,戰略就是預測未來,找出規律與趨勢,從而確定自己前行的方向和目標,并為之謀劃實現目標的布局。
這個關于戰略的解釋,雖然不學術、很通俗,但卻是我們都能接受的,這就具有普遍意義。我們就沿此來展開探討:未來具有不可知性,哲學上稱之為“無序”,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不確定性。充滿著各種不確定的環境,可以稱之為“混沌”。預測未來,就是從不確定性中找出確定性。所謂的確定性,就是規律性。哲學上稱之為“有序”。因此,所謂戰略,就是從混沌中使企業克服無序,實現有序的一種謀劃。
不要覺得我厲害,厲害的不是我,而是一位很牛的科學家。上面這些話,源自于我對一個科學理論的一點粗淺理解。這個理論叫“耗散結構理論”,提出這個理論的學者是俄羅斯的普利高津,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耗散結構理論被科學界公認為是二十世紀的偉大理論發現,它打開了人類對復雜系統進行科學研究的大門。時至今日,其適用范圍,已遠遠超出了化學、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學,被廣泛運用在經濟、社會、城市建設和環境治理等各個領域,自然也包括管理學上。
“耗散結構”,大意上是指在開放的環境中達到平衡的系統狀態,具體是個什么東西,這篇小文章也扯不清,我們姑且不必理會(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普利高津的經典之作《從混沌到有序》),只需要知道,企業也好,生命也罷,都是一個個耗散結構,但耗散結構是個動態的結構,其平衡隨時會被打破。企業的發展、生命的成長,就是一個耗散結構的組建與打破、再組建再打破的過程。當克服不確定性時,就會形成相對平衡的系統(耗散結構),當新的不確定性來臨時,原有的平衡系統(耗散結構)會被打破,就需要我們再次克服不確定性,達到新的平衡(耗散結構)。而企業,就是在這個“組建-打破-再組建-再打破”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什么時候原有平衡被打破后,無力組建新的平衡,企業就會消亡。
一個客觀的規律是,平衡都是相對的,任何平衡都不是牢不可破的,舊的平衡遲早會被打破,企業也是一樣,成功只代表過去,每一刻都是新的開始。而戰略,就是幫助企業謀劃如何適應新的不確定性,在混沌的環境中把握確定性,從而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實現新的平衡。
因此,戰略就是企業借以克服不確定性,打破原有平衡,達到新的平衡的基本理念、方法與工具,這是戰略的本質。這也就是為什么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要說“各個階段的企業都需要戰略,不分規模”的原因了。因為在面臨打破平衡的不確定性時,是不分企業規模和成長階段的。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一個感覺,平衡狀態是一種對企業而言有利無害的狀態。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喜歡平衡,就如同我們喜歡有序的生活,但實際上,平衡并不總是有利的,有時候實際上是不利的。
比如說改制。改制實際上就是打破舊平衡,重建新平衡的過程。之所以要改制,就是因為舊的平衡狀態不利于企業的突破與發展。所以,戰略通常是主動尋求打破平衡、重建有序的謀劃。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主動求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戰略并不僅僅是處于不利環境下的被動選擇,更應該是積極求變、超越自我的主動選擇。
為什么說平衡狀態不一定總是有利的,可以用“熵增理論”來解釋。
“熵增理論”認為,一個正常運行的系統,其“熵值”是一直在增加的。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所謂“熵”,就是指能量轉換中的損失。放到企業管理上,“熵增理論”就是指,企業在運營中,總會出現損耗,在不考慮外力改變的情況下,這個損耗會越來越大,大到最終使企業的運轉停下來。“熵增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很多管理問題,比如大企業病(并不是大企業專有的,很多小企業也有)、增長低谷等等。當一個企業其熵值大于企業可承受范圍時,也就是企業必須要打破現有平衡的時候了,這就需要戰略了。當然有遠見的企業不會等到局面迫在眉睫時才會謀劃戰略,他們會早早就動手了。
企業為什么會產生“熵增”,這里面原因有很多,從企業內部來考察,“內卷”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關于“內卷”,大家可參見上一篇文章。
客觀上,“熵增”不可避免,但可以降低其速度,甚至可以通過拓展更大空間來吸取更多資源(能量),抵消“熵增”帶來的損耗,實現更大效益。而這些,都離不開戰略。
話及至此,或許我們都能理解戰略的本質了:戰略就是企業借以克服不確定性,打破原有平衡,達到新的平衡的基本理念、方法與工具。在此過程中,通過變革創新,減緩“熵增”,或在更大的能量環境下盡力抵消“熵增”帶來的損耗,實現新的發展格局。
Copyright ? 華匯集團 HuaHui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03795號-2 浙公網安備 33060202000052號